早在1839年,法国科学家贝克雷尔(Becqurel)就发现,光照能使半导体材料的不同部位之间产生电位差。这种现象后来被称为“光生伏打效应”,简称“光伏效应”。1954年,美国科学家恰宾和皮尔松在美国贝尔实验室首次制成了实用的单晶硅太阳电池,诞生了将太阳光能转换为电能的实用光伏发电技术。
(1)光伏技术的类型
光伏技术本质上分为两类:晶体光伏与薄膜光伏。晶体光伏技术又可细分为两类:
单晶电池——使用从圆柱形单晶硅上切割下来的单晶制成。单晶电池的转换率最高(入射光转换率约为 18% ),但其复杂的制造工艺导致产品的价格略贵。
晶电池——使用从熔化及再结晶硅的晶锭上切割下来的微细晶片制成。多晶电池的生产成本较低,但其效率略为逊色(入射光转换率约为 14%)。
薄膜光伏材料是通过将一层超薄光伏材料沉积在基片上制成的。最常见的薄膜光伏材料是使用 a-Si(非晶硅)制成,但也可以使用多种其它材料,例如 CIGS(铜铟/二硒化镓)、CIS(硒化铟铜)、CdTe(碲化镉)、染料敏化等电池以及有机太阳能电池。
(2)光伏系统的类型
光伏发电系统分为独立光伏系统和并网光伏系统两类:
独立光伏系统的使用独立于电网,并且可用于向无线电中继站、电话亭和街道照明设备供电。在船舶和休闲敞蓬车市场中,移动光伏技术市场也在不断发展。独立光伏系统还为传统电力不稳定或不完善的发展中国家提供较为经济的电力。
并网光伏发电系统是与电网相连并向电网输送电力的光伏发电系统。可以分为带蓄电池的和不带蓄电池的并网发电系统。带有蓄电池的并网发电系统具有可调度性,可以根据需要并入或退出电网,还具有备用电源的功能,当电网因故停电时可紧急供电。带有蓄电池的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常常安装在居民建筑;不带蓄电池的并网发电系统不具备可调度性和备用电源的功能,一般安装在较大型的系统上。
(3)光伏系统设备
光伏发电系统是由太阳能电池方阵,蓄电池组,充放电控制器,逆变器,交流配电柜等设备组成。其部分设备的作用是:
太阳能电池方阵:在有光照(无论是太阳光,还是其它发光体产生的光照)情况下,电池吸收光能,电池两端出现异号
电荷的积累,即产生“光生电压”,这就是“光生伏打效应”。在光生伏打效应的作用下,太阳能电池的两端产生电动势,将光能转换成电能,是能量转换的器件。太阳能电池一般为硅电池,分为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和非晶硅太阳能电池三种。
蓄电池组:其作用是贮存太阳能电池方阵受光照时发出的电能并可随时向负载供电。太阳能电池发电对所用蓄电池组的基本要求是:a.自放电率低;b.使用寿命长;c.深放电能力强;d.充电效率高;e.少维护或免维护;f.工作温度范围宽;g.价格低廉。
充放电控制器:是能自动防止蓄电池过充电和过放电的设备。由于蓄电池的循环充放电次数及放电深度是决定蓄电池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因此能控制蓄电池组过充电或过放电的充放电控制器是必不可少的设备。
逆变器:是将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的设备。由于太阳能电池和蓄电池是直流电源,而负载是交流负载时,逆变器是必不可少的。逆变器按运行方式,可分为独立运行逆变器和并网逆变器。独立运行逆变器用于独立运行的太阳能电池发电系统,为独立负载供电。并网逆变器用于并网运行的太阳能电池发电系统。逆变器按输出波型可分为方波逆变器和正弦波逆变器。方波逆变器电路简单,造价低,但
谐波分量大,一般用于几百瓦以下和对谐波要求不高的系统。正弦波逆变器成本高,但可以适用于各种负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