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029-84185653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员工天地 > 正文
孔子及其思想
作者:行政部  更新:2012-04-05 13:22  关注:903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也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儒家思想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占据统治地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文化精神。它对我国过去、以及现代影响巨大。自从20世纪初开始,由于中国贫穷落后挨打,在寻找落后的原因时,许多人认为是我们的儒家文化是罪魁。自此以后,关于儒家“误国”的争论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孔子及其儒家思想是怎么回事?是造成我国落后的思想根源吗?在这里我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孔子及其思想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今山东曲阜),生于春秋末期。少家不幸,自小发愤为学,博学多能。青年时做过小官,不得志,后办私学,开中国私学之始。弟子三千,贤七十二。51岁时,出任过鲁国的高官,鲁国大治,后三家乱政,去官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但终不见用。后归鲁国,晚年修编上古时代的文化典籍,如《诗》、《书》、《礼》、《易》,专门编修鲁国的史书《春秋》,致力于教育。其思想观点,集中见这于其弟子编撰的《论语》。
    孔子的思想涉及社会的各个方面,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道德教化。主要思想如下:
    礼:所谓的“礼”,是指按纲常名教化的政治、社会秩序。在孔子思想里,“礼”是与“德政”相结合的。在《为政》中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即主张礼治德化与政令刑罚相辅而行。
    仁:如《论语》中的“克己复礼为仁”、“仁者爱人”。“仁”既是孔子修己治人的根本原理,又是孔子实践道德的最高原理。“仁”作为一种精神品质,包含了多方面的伦理道德原则。除了是一种使人们自觉、主动地遵循礼的道德素养之外,还是一种处理人际关系的道德伦理准则。
    “人与天地合一”,可简称为“人和天地”的思想。人性天赋,人伦与天道的合一,“人伦者,天理也”。天人感应。阐述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他还阐述和弘扬了人不仅要“仁民”,也要“爱物”的道理。孔子坚决主张国家要实行“富之教之”的德政,使社会与文化得到发展。孔子认为文明的最高成就在于造就理想人格以创立理想社会,通过潜志躬行“内圣外王之道”,以达到“天下为公”、“大同世界”之境界。
     尚中、贵和的思想。各方面的和谐:人与自然;人际关系;治国之道等。尚中,不走极端的“中庸之道”。
    教育思想。他主张“有教无类”,使一些贫寒之士也受到了教育。他的许多教育思想,如“因材施教”、“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不愤不启”等闪耀着教育思想的光辉。
    孔子思想的传承和意识形态领域儒家思想的形成
    孔子的所处的时代是我国最为动荡的春秋战国时代,他处在春秋末期,那时诸侯兼并愈演愈烈,孔子一直想实现他的政治抱负,推销他的治国思想,最后以失败而告终。因为他的思想与当时的动荡年代实用主义的治国思想格格不如,后来孔子老年办教育,推广和传播他的思想。在春秋战国时代,是我国文化最为发达的时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儒、法、道、墨等家的思想,争奇斗艳。当时,法家思想受到秦国的欢迎,商鞅变法使秦国逐步强大进而吞并诸侯统一中国,一直到秦朝末年,法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
    孔子的儒家思想开始并不被诸侯的看好,但他的弟子和学生继承和发扬了儒家思想。孔子的孙子子思,他继承和发挥孔子的中庸之道,提出以“诚”为核心的人生哲学。战国后期的孟子,名轲,子思的学生,提出了“性善”和“仁政”说。仁政里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朴素的以民为本的思想。荀子,名况字卿,他提出的是“性恶论”,人为人性本恶。主张隆礼重法。到了汉代武帝时期的董仲舒,他以儒家为中心,吸取黄老之学以及阴阳、名、法各家。提出了“天人感应”说,还根据他的神学的人性论,建立起“三纲”、“五常”的道德观念,他在《举贤良对策》中,提出“独尊儒术,罢黜百家”。他所提出的这个思想文化专制方针,确立了儒家在我国封建社会意识形态中的核心地位。到了南宋的朱熹,他集理学之大成,建立了理学系统。首先是“理本气末”的理本体论。“形而上者,无形无影是此理。形而下者,有情有状是此器。”,其次,是“格物穷理”的认识论,即格物致知,要知道抽象的理必要通过具体的物。他在知行关系上主张力行致知,“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还有学而知新的创新理论,“新是故中之事,故是旧时底,温起来以尊德性,然后就里面讨得新意,乃为道问学。”朱熹特别强调“天理人欲之辨”,认为人性有两重性,一方面人具有仁义礼智的天命之性,这是天理,即孟子所谓性善;另一方面,人又具有饮食男女的气质之性,这是人欲,即荀子所谓性恶。二者是对立冲突的,主张“革欲复理”。
    概括而言,儒家思想体系是在孔子的思想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尤其在汉代的大儒董仲舒根据大一统的封建社会和君权体制提出了一套符合封建统治的儒家文化,受到汉武帝的推崇,自此儒家思想逐步成为我国2千多年以来的在意识形态领域的统治思想。孔子也由一个人逐步变成一个神。这是君权需要,也是历史的局限性所致。总的说起来就是,儒家思想究天人之际,明修身之道,述治国方略,求天下为公,最终实现天人和谐的境界,即从哲学的高度认识宇宙,以伦理准则规范人生,落实到治国平天下,最终实现天人和谐。
    怎样对待孔子及儒家思想
    作为一个思想家,孔子用格言方式发表了许多对世界对人生的看法。与古代希腊、罗马的一些思想家相比,孔子的思想,显得更直观、表面了一些。 孔子的思想观点,有许多积极的东西。他的道德教化、注重人本的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思想、崇尚“和”的的精神、“天下为公”“大同”思想以及他的教育思想无不闪烁着思想的光芒。 孔子这些思想,是中国思想文化宝库中的一笔珍贵财富。在世界思想文化中,也有一席之地。孔子是我们值得纪念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让他从神恢复到人,或从妖魔化的鬼恢复到人,对于正确认识孔子及其思想及其重要,一味歌颂和一味全盘否定都不是科学态度。
    儒家文化和儒家思想里面有许多先进的思想,他对于中国文化传承功不可没。在世界上只有我们中华文化一路传承几千年,与我们的先进文化有很大的关系,儒家思想对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使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屹立于世界而不倒也有很大的作用。
    我们必须看到孔子的思想与后来的统治中国意识形态领域的儒家思想也不是完全一样,儒家的发展也无不打上了为了维护君权、加强对老百姓统治的烙印。这是历史的局限性造成的。但究其思想性而言,虽然有许多糟粕,比如维护君权、“三从四德”、“三纲五常”、“存天理,灭人欲”等糟粕,我的看法是对这些要吸收精华,剔除糟粕。
    我们现在面对世界上各种文化和思想的融合,尤其是现在缺少信仰的年代里,如何建立起合乎社会发展潮流、合乎现代价值观的文化和思想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面对我们的传统文化,面对西方的思想,如何取舍,形成符合我国发展的文化思想体系考验我们的智慧。
          
 
 
返回顶部